海南航空全面启动乘务员全国招聘活动
工坊非遗主题空间首次亮相。
这把剑在体现越国高水平铸造技艺的同时,也折射出越人精勤耕战的精神。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
展览中呈现了一组玉琮、玉钺、玉璧,分别代表了神权、军权、财权结为一体的国家雏形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制度。这其中便提到了金银首饰。赵伯澐墓丝绸文物的发现可以说是目前浙江在钱山漾绢片之后在丝织文物方面最为重要的发现,丰富了南宋浙江丝绸实物的发现,是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这是目前南朝舍利石函的首次发现,填补了南朝佛舍利容器出土的空缺,是研究南朝舍利制度的重要资料。从考古发现的宋代金银器来看,南宋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居于绝对优势。
代表权力的良渚玉器农业生产带来了财富积累和人口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矛盾冲突。鎏金银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馆藏繁华都城的时代风尚南宋都城的繁华都记录在《梦粱录》中。而后中国明清版画又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再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而同样欧洲铜版画又影响了中国,诞生了姑苏版……此间种种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
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看来:此次展览不单是一次版画版种的汇集,更是背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其中带有学术的普及性和艺术的经典性。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三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朵云轩复刻《西厢记》第四图彩色套印 25×32.5cm 1990年寓五本《西厢记》可谓中国版画的巅峰之作,且当时陈洪绶、萧云从等名家参与版画创作,也使明清版画得以超越宋元,且对日本南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十?斋翎毛谱 花鸟 1627影响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日本浮世绘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在世界范围内席卷,不少人将1831年《神奈川冲浪里》和1819年席里柯的《美杜莎之筏》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表现了巨浪面前,虚弱的人性的崩溃。此次展览中,晚明江南著名的编刊活动家闵齐伋1640年刊刻的寓五本《西厢记》,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苏浙风格的明代版画。
对于这两幅作品,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力如此解读的:翻滚的浪花与山峰形成巧妙的呼应,引导着观者的视线,使滔天巨浪之下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虽处于画面下端依旧雄姿不减。从最早佛经版画的传入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版画的全面流行,一直到明清的繁荣,上至宫廷,下及民间商铺,是一部运动着的中国版画史。
歌川国芳,《为朝营救图》, 35.8×73.4cm,1850—1852在日本浮世绘中,美人画是最常见的题材,主要描绘对象是花魁和艺伎,后也转向了平民女子,绘师们通过对技法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创造出或秀丽,或夸张的生活化女子形象。晚期的美人画透露出妩媚、颓废的气息,不仅描绘女子梳头、沐浴、读书等日常生活场景,还包括琴、棋、书、画等休闲娱乐内容。此套版画的一套海外孤本,现藏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此次展出的虽为上海朵云轩1990年的木版水印复刻版,但全套展出、依旧能一睹寓五本《西厢记》的魅力。展览现场寓五本《西厢记》细看此套作品,不难发现画家深入结合了对《西厢记》原著的理解,如卷首莺莺像的回眸正应了那句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丢勒、伦勃朗、戈雅等公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均在展览中呈现。西方的绘画里充满了科学和严谨的透视与光影,逐步产生了与东方版画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并且又反过来影响了东方。葛饰北斋, 《花鸟系列—文鸟 辛夷花》,中版锦绘,24×18.8cm,1834葛饰北斋的时代,可以浮世绘版画发展的最高峰。溪斋英泉,《花魁》,72×25cm,1830-1846来自东方影响东方的欧洲版画由于纸张的发明,欧洲印刷术比中国迟了大约七百年。
江户时期后,以西洋透视、光影、排线技法上版印制的姑苏版作为外销品从长崎港口传入日本。歌川?重,《名所江户百景 龟户天神境内》,36.0×24.5cm,约1856更多展品:十竹斋兰谱 建兰 1627漁樵耕读图 106.5×57.0cm 墨版套? 清乾隆萨宾妇?歌川?重,江户近郊八景 ?川秋月 24.9×36.9 cm 1837佳?爱菊 凤翔?板年画 35×24cm 近代鲍?花打擂台父女取胜 48×28cm 墨版套色 晚清丰原国周 市川团十郎, 36.5×75cm 1870丢勒 耶稣与勇士 1496 —1510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从最初东方木刻版画的传入,至西方几百年后版画革新技术的回流,技术的轮回让东西方文明在这种激荡里不断升华,融合走向文明的更高层。这些为中国民间木版画刻版细密,被日本画家们视为珍品。
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随着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入华,铜版画也受到关注,清中期深受西洋画影响,采用透视法、仿泰西笔法,并吸收了铜版画排线法、明暗处理法的姑苏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例证。他笔下的美人可见浮世绘向现代日本画的转型,又感受到日本的民俗风情,川濑巴水的风景画不仅局限于江户时代的遗迹,还将风景延伸到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新城市景观,歌川广重的乡愁风景在他笔下被赋予清新的现代意韵。安德鲁·达维森,《霍格沃茨的黑魔标记》 2013年此外,伦勃朗的《天使出现在牧羊人面前》等铜蚀版画、卡洛的复刻铜版画、戈雅《战争的灾难》系列铜蚀版画、伊恩·斯庄的风景铜版画以及《哈利波特》系列木口木刻版画等展品可见一段由不同时代经典作品形成的提纲挈领的欧洲版画发展史。姑苏石湖仿西湖胜景 墨版套? 69.7×51.0cm 清乾隆17世纪下半期,桃花坞年画通过长崎口岸大量涌入日本,其表现手法可以说对日本浮世绘进行了 视觉训练,桃花坞年画由此也越过姑苏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丢勒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书房中的圣杰罗姆》和《忧郁Ⅰ》可谓登峰造极。
四周衬以五彩样云,如置幻境,可谓绝妙。伊东深水被称为最后一位浮世绘系的美人画家。
浮世绘原版明治维新后,东京的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成为新版画的新题材。正如策展人潘力所言:东西方的文化、艺术是一个循环,造就了一个‘融合的视界。
且并展示莺莺在梳妆镜中,令人拍案叫绝。然而对比之下,葛饰北斋更显现出印象派的思想,更确切地说是日本绘画影响了印象派,莫奈曾说自己忠实模仿葛饰北斋。
第四图 斋坛闹会, 写张生以随喜之名于禅堂再见莺莺。追溯日本版画的历史,要回到中国唐代,当时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木刻印本在奈良时期达到鼎盛。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以城市手工业为主的商业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兴起,使民间版画有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和社会基础。喜多川歌麿,《庭中游乐美?图》36.4×74.4 cm, 1795浮世绘美人画从17世纪中期的典雅温润发展到18世纪中期的秀丽夸张,再于19世纪中叶回归现实,可见人们对自身的欲望与对美人画的要求日渐清晰,美人画也逐渐走向成熟。
这三幅版画杰作虽然从技术意义上难以将其视为组图,但是它们结成一个精神上的统一体,象征着三种生活方式。自明代开始,中国版画步入繁荣期。
西洋铜版画中焦点透视原理、排线形成明暗,对中国姑苏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在后来间接的传递到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又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描绘张生因相思成疾,莺莺着红娘递简的故事。
《忧郁Ⅰ》代表世俗天才在科学和艺术的理性和想象的世界的生活。在更宽阔的历史演变中东方带给西方木版印刷术,催生出欧洲铜版画。
然而,这只是东西方艺术交汇的一个缩影。可谓幅幅画情诗意、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描绘崔莺莺展读张生书信之情景。张爱玲看了歌麿笔下的美人,写道她确实知道她是被爱着的。
西方版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技术革新史,从东方传来的木版印刷术经过西方不断地实验和改革,接连出现了更为精细的版画技法。而清代刻印画谱的最高成就——《芥子园画传》传入日本后,对浮世绘画师铃木春信的锦绘创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展览现场1850年代中期,巴黎主办的世界博览会上,一种来自日本的绚丽的、名为浮世绘的版画首次在西方世界展出,而在更早之前,在国际货运领域来自日本的货物包装中也可以发现浮世绘的身影。明清两朝的版画艺术相对集中于宫廷、王府的官刻和各地书坊的私刻及文人雅士的版画活动,插图版画、木版年画和图谱得到发展。
此图非常巧妙地借相扣之玉环构图,既同时表现两个场景,又暗寓鸳盟已成。为日本版画带来了新契机,影响世界的浮世绘应运而生。